回答:
不保本。從2022年1月1日起,資管新規正式實施,這意味著理財產品將打破“剛性兌付”,不再保本保收益。過去理財產品承諾的保本保收益,將正式成為過去。
拓展資料
2021年以來,理財子公司成立步伐放緩,獲批籌建及開業的理財子公司數量都較前兩年有所減少,銀保監會表示要秉承成熟一家審批一家的原則。截至2022年2月,共有29家理財子公司(包括中外合資理財公司)成立,其中5家在籌建中,24家已開業,22家已發行產品。
相對于傳統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,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呈現出新特色:期限長、風險等級偏高、業績比較基準高、多數產品配置權益類資產、產品凈值波動偏大等。不同類型銀行的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差異也比較大。
整體來看,國有銀行由于存量資產規模龐大,整改難度也較大,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進展緩慢,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后,大部分國有行未完成全部凈值化轉型任務,2022年以來中國銀行仍在發行大量非凈值型產品。不過國有銀行產品轉型質量較高,凈值型產品基本上符合資管新規要求,估值方法準確,產品凈值大多呈震蕩上漲趨勢。
股份制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進展處于中游水平,不同股份行理財子公司產品凈值波動情況不一,大部分理財子公司產品估值合理,凈值波動偏大,少部分理財子公司產品仍然存在估值問題。
城商行理財凈值化轉型進展較快,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,很多城商行凈值化比例已經超過90%,但城商行理財子公司依然存在大量使用成本法的情況,產品凈值波動很小。
目前已有3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開業,2家已經發行新產品,貝萊德建信理財目前只發行2款產品,1月份未發行新產品,匯華理財產品發行量較多,但不能代表全部合資理財公司產品發行情況。
標簽:
免責聲明:本文由用戶上傳,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刪除!